各学院: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科研平台建设,培育建设高层次科研平台,促进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现启动新一轮校级科研平台申报遴选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科研平台是所在二级学院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研究方向应与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注重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有机结合。本次设立的校级科研平台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平台负责人应为我校在职在岗教职工且具有博士学位或教授职称,年龄不超过55周岁。每个负责人只能牵头申报1个科研平台,目前正在承担各级科研平台建设任务(未到结项期)的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
2.平台成员一般为3-7人,每个成员参与申报的科研平台不超过2个。
3.平台研究方向及内容不能与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平台及其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重复。
4.平台应有明确的发展规划、目标和建设思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申报限额
1.本年度共设学校财政经费资助校级科研平台31个,名额已根据各学院博士、教授人数比例进行分配(见附件1),请各二级学院按照限额,结合学院学科方向及研究优势,认真谋划申报工作。该类科研平台学校给予每个每年3万元、连续3年的经费资助。
2.本年度自筹经费科研平台不设限额。符合前述申报条件且承诺建设周期内每年获得校外资助经费不低于2万元的平台均可批准校级科研平台立项。其中,与校外企事业单位产学研相结合共建并申报的校级科研平台,应对联合建设科研平台的目的、科研领域、条件保障、成果所属、收益分配、财产处理、纠纷仲裁等进行协商,明确共建各方责任、义务、权力等,并签署合作协议(合同)。
目前在建的未满3年的各校级科研平台按照原立项及管理规定继续开展建设;已建设满3年的校级科研平台,在各年度考核均合格的前提下,如所在学院同意继续建设,可由原平台负责人选择学校给予经费支持(占依托学院名额)或自筹经费两种方式之一再次申报立项。
三、建设周期及考核
本次立项的校级科研平台建设期为3年。其中,学校财政经费资助的校级科研平台在实施过程中将进行目标考核,此类科研平台在建设期内须完成下列考核条件中的1-2项之一及3-8项中的至少1项(完成3-8项中的1项为合格, 2项为良好, 3项为优秀)。
1.建设周期内,平台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到账经费自然科学类20万元、人文社科类10万元,或获批高级别的平台;
2.获批一定数量的纵向科研项目,其中3类以上竞争性科研项目1项以上;
3.平台成员为第一作者的论文,自然科学类发表一类6篇以上(EI只承认JA检索),人文社科类发表二类及以上3篇以上(含1篇中文论文),或出版学术专著2部以上。
4.完成成果转化2项以上或转化到账总金额5万元以上或与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到账经费自然科学类100万元、人文社科类40万元以上(不含“三、1”中到账经费),或咨询报告被市级及以上政府采纳并应用2篇以上;
5.获三类以上科研奖励1项以上;
6.鉴定省级以上科研成果2项以上,或品种审定2项以上,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与研究方向一致)或国家、地方行业标准2项以上;
7.完成三类及以上专业实践业绩2项以上;
8.申报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平台1项以上。
四、申报材料及时间要求
请各二级学院于2021年12月15日前将遴选推荐的平台申报书(附件2)及附件材料、备案汇总表打包发送至学科建设办公室邮箱:[email protected](打包文件命名为:XX学院科研平台申报材料,其中每个平台的申请材料单独文件夹存放,以相应平台名称命名)。同时将纸质版申报材料及备案报汇总表经学院审核盖章后报送至科研处逸夫楼A423办公室。
特此通知。
联系人:罗牧晨
电话:2875826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1.学校资助科研平台名额分配表
2.女性左腿叉开腿肚子中间疼视频科研平台建设项目申报书
3.女性左腿叉开腿肚子中间疼视频科研平台备案汇总表
科研处
2021年11月24日